🔖 文獻回顧卡關的原因,不是「讀不懂」,而是「讀錯方向」
這兩週我們密集展開與多位學員的論文診斷初談,發現一個普遍且重複的問題:
許多研究生不是卡在無法理解文獻內容,而是對文獻回顧的真正任務感到模糊與茫然。
很多人單篇閱讀沒有問題,但當文獻量累積到一定程度,就容易陷入困惑,甚至懷疑自己不具備研究能力。問題出在何處?
關鍵在於他們認為文獻回顧的工作僅是「大量閱讀、整理摘要、分類資料」。然而,這樣的做法只能停留在資訊整理的層次,無法真正支撐研究設計。
🧭 真正有效的文獻回顧,是為了推進你的研究構想
文獻回顧的核心目標,其實是透過系統性的閱讀與分析,逐步推進、驗證並最終確立一個值得投入的研究方向。
當你掌握這個概念,就能從「茫然閱讀」轉向「策略性探索」。
🔍 總覽式文獻回顧的五個關鍵步驟
以下是我們推薦給所有研究生的文獻回顧策略,你需要思考這五個核心問題:
1️⃣ 界定研究焦點與相關子題
這個主題核心的研究問題是什麼?
哪些子議題與此核心議題有關?這些子議題如何彼此連結?
2️⃣ 辨識主流觀點與學術流派
現有文獻中,研究者對這些議題採取哪些主要角度?
不同學派如何切入、解釋與分類這些研究問題?
3️⃣ 評估各流派的優缺點
各派主張的論據與證據分別是什麼?
彼此如何提出批評或反駁?
4️⃣ 確立你自己的初步觀點
以你目前的理解,你對這個議題有哪些初步的想法?
哪些現有證據支持或挑戰你的觀點?
5️⃣ 強化與聚焦你的研究構想
若你的觀點值得深入研究,你能找到更多支持證據嗎?
能否指出其他觀點的弱點,進一步鞏固你的研究立場?
透過這五個步驟,你不僅可以掌握研究脈絡,也能清晰地建立屬於自己的研究定位與觀點。
🧩 文獻回顧不是比誰讀得多,而是比誰讀出關鍵差異
我們常對學生說:
你不是想不出題目,而是尚未發現有哪些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空間。
當你能從「我該讀哪些資料?」轉變為「這些資料如何幫助我參與學術對話?」的思考方式,你就已經踏出了成功研究的第一步。
📌 圖解:總覽式文獻回顧五步驟
以下圖解將協助你更具體地理解與記憶上述方法。
實際分析案例:
📚 從單篇分析邁向研究全景:總覽對照的實作與延伸
在完成單篇文獻的理解之後,若要進一步進行總覽式的對照分析,可以怎麼做?我們在這篇 Facebook 貼文 中分享了具體的實作案例,相信只要掌握我們所整理的核心概念,你也能建立出屬於自己的對照表,釐清整體研究脈絡。
接下來我們也會陸續分享更多關於如何運用 AI 工具輔助文獻分析與研究設計的實務技巧。
如果你想持續獲得更多 AI 論文診斷與應用的經驗分享,歡迎按讚、留言或追蹤我們的動態 🙌